首页 > 综合

焦点速看:【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】恰金山下的“牧民新歌”

来源:青海日报 2023-05-31 09:19:15

壮美生态画卷。循组 王桂萍/摄

5月25日,沿循同公路向南,路旁蜿蜒曲折的柴沟,泉水淙淙、流水潺潺。约40多分钟,便抵达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岗察藏族乡,老远就能望见头顶“白帽”的恰金山,这座山是岗察乡东部最高山峰,海拔4134米。恰金,藏语意为战争中穿的盔甲。


(资料图片)

时令初夏,虽黄河谷地已万木葱茏,但恰金山腰的草原“浅草才能没马蹄”,牧歌悠扬、炊烟袅袅、成群牛羊在“绿色地毯”上勾勒出乡村振兴“牧兴图”。

岗察乡是海东市唯一纯牧业乡,全乡牦牛存栏6.7万头,占全县牦牛养殖量的88.39%,4.3万公顷天然草场养育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。

正在放牧的岗察乡岗察村牧民桑德合杰总是喜笑颜开,因为他饲养的牦牛,产下了60头牛犊,一夜间又增加了6万多元的收入。

桑德合杰是村里养牛能手,打小便跟着父亲放牧的他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。他清楚要实现养殖致富,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一个道理,必须转变生态养殖思路。于是,桑德合杰带头成立德合养殖牧民合作社。引进60头牦牛,经过5年不断发展壮大,养殖规模逐步扩大,饲养量从最初60头增加到现在的230多头,年产值达40万元。

记者在德合养殖牧民合作社养殖棚里看见,桑德合杰养的牦牛每头都皮毛发亮,不绝于耳的牛叫声,仿佛奏响了一曲动听的致富牧歌。

“出栏量每年在50头左右,秋后膘肥体壮的时候就开始出售,一部分在本地销售,一部分销往甘肃等外省。”桑德合杰笑着说,外地的价格比本地要高一些。

从缺乏养殖经验,到养殖能手,桑德合杰用了5年时间学习探索。掌握了养殖技术后,他作为主要养殖大户,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做出“减羊增牛”这个大胆决定,在其他牧民还在观望时,他果断卖掉家中60只羊,买进30头小牛,采取科学养畜、小畜换大畜、退牧还草、品种改良等措施,使畜牧业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。

“羊变牛,牛变钱。”桑德合杰在靠勤劳双手和灵活头脑走上致富路的同时,还是草原生态保护的坚定守护者。

他说:“总说草原生态严重退化,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。听得多了自己也想了很多,在放牧中发现羊吃草多且刨草根,对草场损毁大,而牛只吃草尖,不影响草生长。现在草原以前不长的草种又长了出来,草质不像以前那般稀疏。”

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牧民富,是产业与生态、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统一。

为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岗察乡按照全县“立草为业、草畜并举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以产业兴旺、助农增收为目标,大力扶持壮大畜牧业发展规模,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,有效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。

说起现在的生活,桑德合杰眉眼间不经意流露出喜悦,或许是尝尽了以前生活的愁苦滋味,对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他显得格外珍惜和满足。

桑德合杰说,“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,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好政策,更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。藏家儿女要永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”

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牛棚和储草棚,桑德合杰谈起了近几年来的变化。他说:“这几年,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力度很大,现在路宽了、房子大了、村庄也更美了。特别是今年,政府补贴20000元为牧民修了小畜棚,我们提前储备了一批饲草料,牛羊也上了保险,再也不怕雪灾、狼袭击了。”

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,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“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,已成为岗察乡各族群众加快绿色发展方式转型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积极行动。

“没有了草原就没有羊群,也就没有了我们牧民,牧民新生活离不开草原好生态,草原好生态离不开大家的保护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,已根植于每一个牧民心中。”岗察乡党委书记多吉交巴介绍,现在牧民的生活都好了,我们做到既要扩大牛羊养殖规模,更要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,实现草原生态好、牧民口袋富的乡村振兴目标。

蓝天白云映衬下,岗察乡无垠草原上,成群牛羊构织出一幅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,乡村振兴发展蓝图在草原上焕发新光彩,生态畜牧业已是扬帆正“畜”发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