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

卖一颗芯片亏23万 自动驾驶芯片创业有多难

来源:极客公园 2023-07-11 15:13:54

作者 | 周永亮

编辑 | 靖宇


(资料图片)

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要来了?

近日,国内车载芯片创业公司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,计划在港股主板挂牌。黑芝麻智能是仅有的两家实现量产上车的国产大算力芯片公司之一,其量产节奏和出货量仅次于地平线。

作为研究芯片创业的切口,黑芝麻智能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,也引起了一些关注。据了解,黑芝麻智能在过去三年间的营收分别为 5302 万元、6050 万元和 1.65 亿元,累计仅有 2.79 亿元,而亏损额则逐年攀升,合计达到 58.71 亿元。

如果根据其 2.5 万片芯片的出货量计算,意味黑芝麻智能每卖一颗芯片,要亏损 23.48 万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自今年 3 月港交所上市规则 18C 章(容许满足相关市值要求的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)生效以来,黑芝麻智能成为第一个「吃螃蟹」的公司。此次黑芝麻智能能否成功上市,对中国自动驾驶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。

01 一颗芯片亏 23 万

黑芝麻智能成立于 2016 年 7 月,是一家定位为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 SoC(System on Chip 的缩写,称为系统级芯片),及基于 SoC 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公司。

此前,黑芝麻智能经过了十轮融资,估值已经超过 22.18 亿美元,其股东包括小米、腾讯、吉利等企业。

在行业中,黑芝麻智能被誉为「独角兽」,仅次于地平线。去年 9 月,在获得奇瑞高调战投后,地平线的估值达到了 80 亿美元。

从招股书来看,黑芝麻智能的业务,主要分为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和智能影像解决方案。其中,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是其营收的主力军,占比超过 80%。

具体到产品线上,黑芝麻智能的产品包括自动驾驶 SoC「华山系列」,和智能汽车跨域芯片「武当系列」,总体来看属于小算力芯片(<30TOPS)和中算力芯片(30-100TOPS)。

黑芝麻智能展示的汽车智能芯片 | 视觉中国

其中,华山 A1000 系列专注于自动驾驶,支持 L3 及以下应用场景的 BEV(Bird"s Eye View,鸟瞰视角)融合算法;武当系列 SoC 则专注于跨域计算,通过结合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、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功能于一个 SoC。

对于芯片创业公司来说,技术研发固然重要,但市场落地才是真正的生死之战。目前来看,黑芝麻已经取得主机厂的信任,完成从 0 到 1 的市场拓展。

招股书显示,从自动驾驶 SoC 出货量来看,2022 年黑芝麻智能在中国市场位列行业第三,英伟达遥遥领先,市占率为 81.6%;地平线、黑芝麻智能市占率分别为 6.7%、5.2%。

2020 年到 2022 年,短短两年时间黑芝麻智能客户从 33 个,增至 89 个。期间,黑芝麻智能的收入也从 5300 万增长到 1.65 亿,复合增长率 46%。

但是,无论出货量还是营收,黑芝麻智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例如,黑芝麻智能 A1000 系列芯片的出货量已经达到 2.5 万片,而竞争对手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的出货量已经超过 300 万片。其中,大算力的的地平线征程 5,出货量也超过了 10 万片。

同时,英伟达 2024 财年 Q1 财报显示,其汽车业务营收为 2.96 亿美元(约合 21.44 亿元),同比增长 114%。

芯片行业的核心逻辑之一是规模化,只有上量才能摊平成本。目前规模有限的黑芝麻智能,处于巨额亏损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黑芝麻智能分别亏损 7.6 亿元、23.56 亿元及 27.54 亿元,累计达到 58.7 亿元。以该公司 2.5 万片的出货量计算,黑芝麻智能每卖一颗芯片,要亏损 23.48 万元

这主要是因为芯片研发、流片、买 IP 等成本很高。招股书显示,三年来,黑芝麻智能的研发支出大幅攀升,分别为 2.55 亿元、5.95 亿元、7.64 亿元。同时,黑芝麻智能共有研发人员 783 人,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 85.5%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近三年的毛利率只有 14.2%、18.6%、24.2%。这也拉低了黑芝麻智能的整体毛利率(22.7%、36.1%、29.4%)。

这似乎不太像科技行业,反而有点像制造业的毛利率。英伟达 2024 财年 Q1 英伟达实现毛利率(GAAP)64.6%,对第二季度的毛利率预期预计回到 68.6%。

主要原因是,国内市场的汽车价格战,影响到了供应链。去年,行业对「高溢价」的大算力芯片还很受欢迎,但今年的风向却转向了「性价比」产品。

这对于国产自动驾驶芯片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,因为他们的芯片起步晚、起点低,硬件和软件都需要追赶,一味追求性价比可能难以赚钱;但是,如果放弃性价比而深耕性能,又会担心劣币驱逐良币,很难生存下去。

02 「副业」输血

除了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,黑芝麻智能还有一块重要的业务——智能影像解决方案,这是黑芝麻智能面向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。

黑芝麻智能的 FAD 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| 视觉中国

这背后是黑芝麻智能选择了一条与大部分芯片初创公司不同的战略:一快一慢。

「一快」,指面向生产周期短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,提供 AI 视觉方面的智能影像技术;

「一慢」,指的是面向生命周期长的自动驾驶市场,自研芯片 IP,做车规级产品。

其中,智能影像是创始人单记章的「老本行」。

据了解,单记章曾任摄像头芯片公司豪威科技研发副总裁,是资深图像处理专家。在豪威科技任职期间,单记章已经积累了自动驾驶研发经验,他主导开发了汽车级 HDR 算法和软件,应用于超过 90% 的欧洲高端汽车的 ADAS(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,高级驾驶辅助系统)系统中。

这样的布局,也让黑芝麻智能在成立的第二年,就具备一定的「造血」能力。招股书显示,2018 年 8 月,黑芝麻智能通过销售智能影像系统获得第一笔收入,客户是中国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。

随后,智能影像业务每年能给黑芝麻智带来一两千万的收入。数据显示,2020 年到 2022 年,这部分业务收入为 1000 万元、2620 万元及 2320 万元,分别占到了全年收入的 19%、43.4% 以及 14%。

相比之下,自动驾驶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,直到 2020 年 11 月才产生收入。

同时,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也给黑芝麻带来了高毛利。数据显示,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于 2021 年及 2022 年维持相对稳定,分别为 59% 及 61.5%。这显示出黑芝麻智能在这一领域有较高的盈利能力。

总体来看,国内车规级芯片的研发投入较大,验证周期也相对较长,这依然是国产厂商面临的重要挑战。根据招股书,截至 2022 年末,黑芝麻智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 9.82 亿元,相比 2021 年末(15.53 亿元)减少了 5.71 亿元。

在持续失血,市场竞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,黑芝麻智能正在争抢成为国内「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」,进入二级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,这是公司破局的重要一步。

03 短期盈利很难

中信证券曾经发布研报,认为自动驾驶芯片将是全产业链格局最为稳固、集中度最高的环节。全球市场将出现 4-5 家,国内市场将出现 3、4 家寡头,这些寡头有望占据行业 80%-90% 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这也意味着,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市场未来将重新洗牌。随着今年价格战的打响,不同价位车型的智能化方案或有所分化。小算力芯片已进入规模放量阶段,而黑芝麻智能瞄准的中算力芯片市场,竞争才刚刚开始,各家企业都有突围的可能。

2023 上海车展黑芝麻智能展区 | 视觉中国

在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上,黑芝麻智能主要面临三类竞争对手:特定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(如地平线、芯驰科技)、通用芯片供应商(如高通、英伟达)和汽车 OEM 自研公司。

目前,英伟达在该市场占据超过 80% 的市场份额。因此,如果国内厂商想要实现盈利目标,仍需艰难地打入更多厂商的供应链。目前,黑芝麻智能虽然已经与吉利、东风、一汽等车企合作,手握超过 15 款车型订单,但仍需要背靠更多的客户才能进一步发展。

对此,黑芝麻智能最近进行了公司定位的升级,从「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引领者」升级为「智能汽车计算芯片的引领者」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黑芝麻智能制定了三步战略:

第一步,聚焦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及解决方案,形成完整技术闭环;

第二步,拓展产品线覆盖到车内更多计算节点,形成多产品线组合;

第三步,不断扩充产品线覆盖更多汽车的需求,提供基于芯片的多种汽车软硬件解决方案及服务。

近期,黑芝麻智能发布了全新的武当系列芯片,这意味着公司定位升级已经迈入了第二步。

长期来看,汽车的智能化渗透率将决定芯片市场的需求,在「中央计算」、「大模型」等新技术仍在不断打破智能汽车供应链和技术既定路线的情况下,如何能保证技术前瞻和大规模量产上车获取稳定盈利,仍是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公司最大的挑战。

登陆资本市场,可能只是战争的开始,远非结束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